7月至8月,山大口腔“齿承薪火·革韵探行”实践队,跨越晋鲁滇陕川五省,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红色文化研学活动。队伍以“医学传承者”的视角,通过文献查阅、沉浸学习、座谈研讨等方式,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基因,并精心设计红色文化宣传文创,以文化符号作为载体,将革命精神转化为可参与、可分享的体验,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和价值的认同。

团队分批深入大泉山红色教育基地、济南战役纪念馆、泸西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延安革命纪念馆及四川阿坝州红军长征纪念馆等地开展活动。大泉山红色教育基地曾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恶劣而荒凉贫瘠。20世纪50年代起,在党的领导下,大泉山人通过治山治水实践实现生态巨变,1955年毛主席为《看,大泉山变了样子!》一文亲笔批示,使其成为全国水土保持典型。现基地设水土保持展馆、精神纪念馆、旧貌新颜对比展区等,直观呈现从荒山到绿洲的蜕变。济南战役纪念馆以“决战济南”为主题,通过“战前形势—战役经过—胜利意义—英烈事迹”线性叙事,结合沉浸式场景、多媒体互动及1000余件文物(含攻城命令原稿、战士步枪等),全景还原战役全貌。其与英雄山烈士陵园联动,构成济南红色文化核心区域。泸西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两馆”(党史陈列馆、张永和纪念馆)为核心,配套研学室、展室、学习教育室等多功能空间。张永和纪念馆以“四梁八柱”结构隐喻革命精神,采用“回”字形动线设计,引导观众沉浸式追溯历史脉络。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立体党史教科书,重点展示延安时期“窑洞对”等理论创新成果,诠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通过实物、场景还原及互动展项,让青年直观感受延安精神既是历史遗产,更是新时代攻坚克难的永恒动力。阿坝州红军长征纪念馆全国唯一长征主题总碑园,由纪念馆、花岗石群雕及邓小平题名主碑组成。纪念馆以时间轴线分设五展区,详述长征精神内涵,是重温革命历程的重要地标。
为提升实践活动实效,做好红色文化宣讲,团队还精心设计红色文创,通过创意设计,突破传统红色教育的单向灌输,将革命信仰与奋斗历程转化为青年可感知、可互动、可传播的体验形式,从理解历史脉络,到内化精神价值,进而转化为主动传播红色文化的实践行动。

通过本次调研学习,实践队的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的“精神坐标”。作为新时代山大口腔医学生,我们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为底色,在临床实践中传承“医者仁心”的红色血脉,在科研探索中延续“自力更生”的革命品格,努力让红色基因在卫生健康事业的创新中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