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由山东大学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研究中心主办、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骨科中心承办的第五届学术年会顺利召开。今年的会议主题是“D筑钙池、强肌健骨,跨域同研、共塑骨康”,旨在进一步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达到跨学科协同攻克骨质疏松的学术目的。本次学会的参会人员涵盖了来自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大学药学院、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辽宁医药职业学院、济宁医学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立医院以及青岛市口腔医院等多家医疗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研究生,齐聚青岛,围绕共同感兴趣的学术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讨论。学院(医院)院长葛少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党委副书记李杰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开幕式上,大会发起人李敏启教授指出,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持续攀升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跨学科协同、跨领域攻关 ”是突破骨松临床诊疗瓶颈、推动骨松学科创新发展的关键。本届年会以“D筑钙池,强肌健骨;跨域同研,共塑骨康”为主题,其核心目的是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打破不同学科间的壁垒,汇聚医疗、科研等多方智慧力量,共同探索骨质疏松防治领域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大会发起人司海朋教授强调,希望借助本次学术年会举办的契机,能够围绕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展开深度整合,从基础医学研究延伸至临床实践应用,从当前的结合队列研究逐步拓展到未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研究领域。

学术交流环节,李敏启教授以《糖尿病相关骨丢失的机制探究》为题,汇报了团队围绕糖尿病介导微血管体系和免疫系统,多路径、多层次导致骨量减少所取得的前期科研成果。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孙宏晨教授聚焦牙槽骨再生,探讨NK细胞通过IFNγ/FasL负向调控骨生成的免疫机制;辽宁医药职业学院梅晰凡教授分享了生物医学材料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应用探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司海朋教授结合临床案例分享了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不愈合的诊疗难点与解决方案;山东中医药大学刘伟教授从泛髓论视角,讲述了衰老相关退行性疾病的肌骨脑网络调控规律;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韩璐教授分享了物理响应性仿生水凝胶在皮肤创面修复中的研究成果;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博士生崔雅珺汇报了抗精神病药物诱发骨质疏松症及精神症状疗效不足的机制与干预策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博士生徐羽汇报了Menaquinone-7通过与PXR受体结合靶向PINK1 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缓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
山东大学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研究中心自2021年2月获批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四届学术年会,中心始终以临床防治骨质疏松过程中所遇到的科学问题为导向,积极推进临床调查研究与基础机理探究工作的有机结合。本次年会不仅集中展示了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更有效促进了多学科、多领域的深度对话与协同创新,为推动骨质疏松领域的学术进步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注入了新动力。